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改革创新,激发大学生理论学习积极性。马克思主义学院广泛动员全校大一年级2610名学生、56个班级踊跃参与、积极组队,共收到72份参赛作品,12份优秀作品脱颖而出进入校赛决赛。5月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5位评审专家进行现场评审。
本次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等8个主题开展,12支参赛队伍围绕选题原因、研究情况综述、研究性学习成果、下一步研究设想、学习体会五个维度展开阐述。
评审专家们从研究的创新性、深度、实践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经过严谨的评审和激烈的讨论,最终评定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优胜奖3个。在评定奖项的同时,专家们还针对各参赛作品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这些意见涵盖了研究方法的优化、内容深度的拓展等多个方面,为参赛团队进一步完善作品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向。
5月7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根据专家评委提出的意见反馈,迅速组织召集72份参赛作品的小组组长进行集体培训。
培训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军详细解读了专家评委提出的意见建议,针对作品在文本格式、内容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各小组组长认真聆听、详细记录,与老师积极互动交流。在明确问题和改进方向后,各小组迅速行动起来,根据要求修订文本格式、精心打磨作品内容。从文本格式的优化到语言表达的深化,经过紧张而有序的修改,参赛作品在质量上得到了显著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此次备赛活动,对参赛学生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与成长机会。通过参与研究性学习和成果展示,不仅能深入了解社会热点问题,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在团队协作中培养了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改革创新的一次成功实践。将理论学习与实际研究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思政理论的理解,提高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探索创新思政教育模式,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来,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大学生贡献力量。(刘佳诗 李治国 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