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亚体育在线_中国足彩网-【首页】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设置 > 职能部门 > 科研和校企合作中心 > 学术交流

奉献 为了明天太阳的升起

发布时间:2015-12-17 作者: 字体:【大】【中】【小】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1

    我叫丑武江,来自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学院下属二级学院动物科技分院院长,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带头人。
我出生在天山脚下美丽的塔额盆地,从小在牧区长大,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既是养育我的沃土,也是我的精神家园!我热爱草原,热爱畜牧业!从1989年登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把自己的毕生都献给边疆,献给农科教发展事业!
如今,让我感到兴奋和激动的是,我的青春是在奉献边疆农业职教事业中度过的,我无怨无悔;未来的岁月,我仍将一如既往,在职教事业的大潮中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改革创新——探索农业高职教育事业发展
新疆是农牧大区,地处边陲,人才匮乏,基础较为薄弱。在这样一个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想办出一流的高职涉农专业,既是我一直以来面临的难题,也是我沉甸甸的责任。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疆迎来了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多家大型畜牧企业落户新疆,但技术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瓶颈。
一家大型畜牧龙头企业老总这样说:“发展现代畜牧业,首要解决的是人才问题,我们太需要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了!”一面企业苦苦寻求急需的技术人才,用工无人,一面是毕业生苦苦寻找接收单位,就业无门。这种尴尬局面,作为动物科技分院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令我困惑揪心。多年的从教经验,让我敏锐地认识到,创新办学体制,构建开放办学平台,是深入推进高职农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引领农职教事业科学发展的首要问题。但这一切,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的支持,更需要多方的通力合作!
面对难题,我一直信奉着“用做法代替想法,用做法证明想法”的信条。我把想法及时向学院领导作了汇报,并得到积极的支持。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2000年初,为了得到政府支持,我开始一次次前往昌吉州畜牧局局长办公室及家中拜访,寻找一切机会与他探讨新疆畜牧业发展问题,表达学院希望搭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现代畜牧业经济建设平台的愿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畜牧局长被我的诚意感动了,他说:“丑老师,没想到你这么执着,不要再跑了,我支持你们,咱们一起干吧!”在他的积极引荐下,几经磋商,昌吉州政府和学院终于达成协议,决定成立由昌吉州政府牵头、州畜牧局指导、大型畜牧龙头企业共同参与、学院动物科技分院具体实施的昌吉畜牧学院。
新诞生的昌吉畜牧学院实行办学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由畜牧局局长担任首任院长,我担任常务副院长,主持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就这样我们构建了一个“政府牵头、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院实施、多方受益、互惠多赢”的平台。学院成立后,根据养殖企业的要求和上级领导的安排,我马上牵头组织实施了“昌吉州百千万畜牧人才培养工程”,即5年内培养100名掌握家畜胚胎移植等技术的高级人才、1000名具有中高职学历的技术人才、10000名畜牧从业人员。于是一批批身穿蓝色训练制服的学员有计划有组织地走进学院,走向养殖企业,广大师生形象的称呼“蓝衫军”来了,我也被呼唤为这支“蓝衣部队”的“大教头”,一时间成为学院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各方大力支持下,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到2010年我们完成了计划任务,为推动昌吉州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昌吉畜牧学院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不仅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昌吉州现代畜牧业人才短缺的难题,而且创新性地将政府、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紧密结合起来,让政府、行业、企业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企业在合作教育中拥有了真正的发言权。至2011年,昌吉畜牧学院办学理事会,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企业的积极参与下,在我的推动下,参加办学理事会的养殖企业由最初的11家畜牧企业发展到156家,还成立了养牛、养羊、养猪等8个理事会分会,覆盖地区由昌吉州发展到新疆14个地州。
同时,为真正培养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我和我的团队跳出“黑板上养牛,书本上种田”的传统授课方式,根据现代畜牧业生产变化这一规律,按照“一年在校,二年企业,实践主线,理论跟进”的人才培养改革思路,构建了“工学融合,在企业中办学”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002年,我与专业骨干教师一道,带着养殖专业的24名高职学生,进驻当时新疆最大的畜牧养殖企业--金牛股份有限公司。我们与企业密切合作,将课堂搬到了养殖园区、养牛圈舍生产一线,把养殖过程写进了教学进程计划表里,创建了我国农业高职教育改革“订单”培养第一班--“金牛班”,成为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典范,也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评价。
“专业紧跟产业走,教学紧跟生产走”,在随后的日子里,我们又进一步开发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农业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工学交替,春秋两季动物防疫检疫”模式,动物保健专业“‘2+1’工学结合,四岗轮训,四师育成”模式,等等。
改革创新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十分艰辛,我带领团队专兼职教师为此付出了创造性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也换来了高质量的毕业生。2004至2011年,我院畜牧兽医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8年达到98%,其中50%成长为养殖企业的技术主管,自主创业学生达到10%。这支新生的专业人才力量,为新疆现代畜牧业发展,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情系“三农”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所在的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新疆唯一一所涉农高职院校,如何做到“教学服务农业生产,科技带动农民致富”,是学院师生的共同使命。作为畜牧兽医专业带头人,25年来,我坚持做服务新农村的开拓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技术推广到农户中。
沙湾县乌兰乌苏镇是新疆有名的产棉大区。过去,由于该镇是农业乡镇,饲草料短缺,奶牛养殖规模上不去,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在一次偶然的现场牲畜疫病治疗时,我发现该镇大量的棉籽壳被遗弃。当时我从有关资料中得知,棉籽壳经微生物“脱毒”处理后是很好的饲料。回到学校后,我立即带领专业教师进行联合科研攻关,对棉籽壳进行微生物“脱毒”处理。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试验,最终找到了微生物“脱毒”处理棉籽壳的办法。经过试喂,处理后的棉籽壳不仅适口性好,而且富含营养,牛羊很喜欢食用。
我为找到“变废为宝”解决农区饲草料短缺问题而高兴,决定先试点再推广。当时,由于过去养殖户用新产棉籽壳饲喂牛羊,出现过牲畜中毒死亡案例,所以没有人敢用这套办法。我找到了用棉籽壳养牛损失最大的养殖户马登云,提出希望在他的养殖场试点。马登云顾虑重重,他说:“使用你的办法养奶牛,牛死了咋办?”我当即拍胸脯说:“有损失,我包赔,有收益,你享用!”也许是我坚定的决心打动了他,他犹豫再三后说:“那好吧!今天开始,我把自己和奶牛都交给你!”
两个月后,见效了,奶牛饲养成本大大降低,牛奶产量节节提高。马登云等养殖户不但成为我和学院的宣传员,也成为了我的好朋友。棉籽壳的开发利用,解决了沙湾县农区饲草料短缺问题,极大地促进了该地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奶牛个体年产量从2000多公斤提高到6000多公斤,平均一头奶牛年收益达到5600多元,牧民乐得合不拢嘴,乌兰乌苏镇也成长为新疆较大的奶牛养殖基地。
为更好地服务农牧民,我主动担任昌吉市和沙湾县养殖实用技术推广科技特派员。20多年来,我跑遍了天山北坡经济带,骑着摩托车或者自行车,深入牧民家里,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将自己掌握的养殖技术和知识不计回报地传授给牧民,为农牧民解决养殖生产技术问题。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了帮助更多的牧民,我与分院的老师商讨后,决定开办流动动物医院,把防疫技术直接送到农牧民家里。于是,一个门诊部、3辆小面包车,长年奔忙于农牧团场、养殖基地,让专业教师轮流坐诊,为农牧民排忧解难。如今,农牧民的牲畜、家禽遇到疑难杂症,只要给流动动物医院打个电话,很快就能得到帮助。农牧民由开始的怀疑,到现在的“高度依赖”,流动动物医院成了农牧民眼中的动物防疫守护神,门诊部也由一个发展为4个,服务能力大大提升。
同时,我也经常告诫学生:“我们要走出校门,走向农牧民。不能光在黑板上养牛,在校园里放牧,要走进养殖场、养殖户;我们的成果不能只写在论文里,要装进农牧民的口袋里!”根据动物疫病的发病特点及流行规律,每年的春秋两季,我都组织广大师生参加各县(市)的防疫工作。每年安排近20个班次1000余名学生参加,创建了教学服务农业生产的“动物防疫”社会服务模式。近3年来,我们累计完成100多万头(只)牲畜的防疫任务,受到地方政府和广大农牧民的高度好评。与此同时,我也在农牧民幸福的目光中体验到了畜牧科技工作者的快乐。
立德树人——雨润学生心灵的成长
政治素质是高职大学生的首要素质。我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疆这个民族众多、文化多元,边情比较复杂的地区,我院畜牧兽医专业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又占到40%以上,培养各民族学生过硬的政治素质是关系到新疆稳定发展与长治久安的大事。
怎样把这些父母教给我们的各民族大孩子们培养成政治合格的爱国者,技能过硬的建设者,维护稳定的带头者,心怀天下的奉献者,是我的硬任务,也是第一责任。
从教25年来,我担任了6届班主任。帮助学生制定年度计划、学期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将大目标细化为每一天的小目标,是我做班主任的必修课。我坚持把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向全班学生公布,坚持与学生一同上晚自习,让学生监督自己,在与学生肩并肩的努力中,一起品尝收获的乐趣。在下课的路上,或晨练的操场边,甚至雪后昏黄的路灯下,处处留下了我和学生们结伴而行的身影。
实践教学比重大,学生有一年左右的时间要在企业一线度过,这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何适应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新要求,我带领团队教师在实践中建立了“三位导师制”,在传授学生专业技术的过程中学校班主任、专业指导教师、企业技术员三方联手、三位一体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形成一种有效的“德技双育”的教育模式。通过2006--2009年部分班级学生实践,获得了巨大成功,真正实践了“德育服务于生活”,有效地转变了以往学生身上一些“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的现象。
记得有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家长给我来信中说到:丑老师,我家里办有奶牛场,孩子送到你那里希望能学会做人,将来好立身社会;学到饲养奶牛真本领,回来能帮我搞养殖。现在看到孩子的进步成长,这个目的达到了,除了感谢,我不知道还说什么好。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学生家长真挚的心意和对我的信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动物科技分院走出了一批批优秀毕业生,有全国“三支一扶”先进个人努尔扎提·哈那提别克,火海中救人的英雄吾木提别克,见义勇为的好少年塔瓦群体,等等,成为了同龄人的榜样!
掌声、荣誉接踵而来。这些年来,党和国家、社会给予我很多荣誉。并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岁月悠悠,春花秋实。过去所有的成绩都没有永恒,所有的荣誉都没有专利。人生无悔,放眼未来,唯有不断地进取,才能让生命在奉献中更充实、让人生闪光!
我坚守着,终始不渝,为了心中永恒不变的信念;
我奉献,为了明天太阳的升起!
这个太阳,就是我们的教育事业,
这个太阳,就是我们可爱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