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亚体育在线_中国足彩网-【首页】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设置 > 职能部门 > 宣传统战部 > 理论学习

教育规划纲要解读

发布时间:2010-09-16 作者: 字体:【大】【中】【小】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1

 
 
一、人民日报解读
 
  7月13日至14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实施。
  这次教育工作会议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对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启动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必将有力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成为教育改革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本版刊发、言论和专访,聚焦此次大会。
  ——编者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令人振奋。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一次万众瞩目、民心所系的大会。教育,民生之根本,未来十年,如何立足中国国情,符合时代要求,体现人民意愿,满足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诉求,中国教育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一次谋划未来、推动发展的大会。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本届大会代表讨论的重要内容。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一次吹响号角、开启征程的大会。描绘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宏伟蓝图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经过近两年的智慧凝聚,正式颁布实施。中国,踏上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征程。
  举全国之力办教育,带着感情办教育
  “会议规格之高、参与人员之广、参加人数之多让人印象深刻。”这几乎是全体参会代表的共同感受。本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
  省委书记、省长、市长、教育厅厅长、大学校长、职业院校校长、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企业代表……全国总工会、团中央、中科院、社科院、科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领导、各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7月13日上午,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做重要讲话的同时,全国428个分会场,共计45323人通过电视电话会议聆听与参与。
  从学前教育到基础教育,从职业教育到高中教育,从公立学校到民办院校,从全部11个教育规划纲要战略专题组的组长到教育一线的普通教师……教育战线的各个领域几乎都有代表参加。
  “会议的规格和规模是令人惊讶、令人鼓舞的。这传递了一个信号,这届大会是最大范围地统一全国人民教育观念和思想的重要大会,是明确未来十年发展目标和任务的重要大会,是关系未来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盛会。”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说,“同时,总书记和总理的讲话充满对教育事业、教育工作者的人文关怀,这令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备受激励。”
  来自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的杨昭涛校长说:“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作为一名小学校长,从事教育事业17年,有机会参加新世纪的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亲耳聆听总书记和总理的部署,让我无比激动;党中央国务院如此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放在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高度去看待和理解,又让我无比感动。”
高擎改革旗帜,直面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
  在本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前,在《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过程中,很多专家学者就指出,经过这些年来教育的大发展、大跨越和大变革,在实现了教育的规模发展之后,如今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呈现“深水区”的显著特点,问题复杂而艰巨,很多问题盘根错节,更需要统筹兼顾、科学决策,更需要大力推进改革。
  “实现教育科学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创新。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本届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的讲话高屋建瓴、发人深省,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
  一些与会代表认为,这次会议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关注教育公平和教育改革,力求通过一系列改革破解困扰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
  “促进教育科学发展,就必须努力改革创新。以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统筹协调,不改革不行;更新观念、优化机制、创新方法,不改革不行。这次颁布实施的《教育规划纲要》将‘改革’放在‘发展’之前,就证明我们国家的教育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在改革当中实现,从而最终实现人才强国的目标。”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
  “将优秀大学毕业生吸引到教师队伍当中、为农村教师换血,继续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重视基础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立足从小培养;为优秀教师和校长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已在教育一线工作40多年的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建议。
  “当前,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许多问题难以找到现成答案,必须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我们将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机制创新,争取把更多的领域列为国家教育改革试验区,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一位参加会议的副省长说。
  春自心来情满怀。大会上,从总书记、总理的讲话到代表们的发言,大家深深感到,深化改革的共识正在形成,推进改革的力量正在凝聚。
  吹响新征程的号角,立足更美好的未来
  仔细聆听、认真学习、热烈讨论。对于改革发展的方向,对于新征程奋斗与努力的方向,与会代表们达成许多共识。
  针对指导我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代表们也提出了在今后工作中落实的信心和打算。
  北京市副市长黄卫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今后十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总体蓝图和实施路径,对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在新阶段实现新跨越,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北京市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并组织实施好首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动首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说,要在全省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切实把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作为下一步的重要任务,多层次、多形式地学习,尽快召开广东省教育大会。同时要探索教育体制创新、深化改革,大力推进粤港澳教育交流,做强广东省的教育特色。
  “会议之后,我们要将工作的立足点放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化难为易,化远为近,化宏观为现实。我建议,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体化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和做好人民满意的教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李连宁说。
  进一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做好面向农村的教育,进一步办好学前教育,进一步完善人才的评价机制,进一步重视残疾人教育……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也提出了下一步思考和改革的方向。
  新起点,新征程。一次谋划未来、推动发展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已胜利闭幕,体现人民意愿、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规划纲要》已正式颁布并付诸实施。
  未来十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蓝图已清晰可见,教育改革发展的春天正在来临!(人民网-《人民日报》)
二、教育部解读
      中新网8月3日电 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吴德刚今日在谈及教育规划纲要时指出,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内容,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重点任务,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则是实现重点任务的两大重要保证。
      教育规划纲要已于上月正式向全社会发布。这次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吴德刚对20字工作方针进行了详细解读。
      第一,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并尽快形成科学规范的制度。
      第二,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
      第四,促进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第五,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据中国政府网文字直播)
       三、中国教育报纸解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本报记者 翟博
 
  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开宗明义响亮地提出:“强国必先强教。”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讲话深刻揭示了我国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新任务,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加快推进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共同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而奋斗的伟大号召。全党全社会都应当以此为指针,把对教育工作重要性的思想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把教育置于国家和民族复兴最根本的事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1978年10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提出了“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的重要论断。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必须大力普及初等教育,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包括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农民教育、扫除文盲在内的城乡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培养各种专业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第一次把教育提高到现代化建设战略重点之一的地位。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
 
  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此次会议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95年,党中央召开第三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确立了科教兴国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把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由党的文件上升到国家战略,提出了把科教兴国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们党的一贯追求,也是我们党顺应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时代发展趋势的体现。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党对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认识在不断深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站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党中央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决策。2007年,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教育优先发展思想和行动的新的战略提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胡锦涛提出强国必先强教,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升华到一个新高度,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决心和意志。
 
  回顾历史,教育强则国家强,是人类社会近现代以来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客观规律。面对现实,强国必先强教,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必由之路。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先后出现过三次现代化后进国和地区追赶先行国的成功范例。第一次是美国对英国的追赶。第二次是日本对美国的追赶。第三次是韩国对西欧的追赶。每一次成功的经济追赶都同时伴随着人力资源的追赶。中国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国度之一,中国经济与人力资本经历了由盛变衰,到逐步崛起发展的历史。从公元元年以来的两千年中,90%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于世界首位。据麦迪森计算,从公元元年到19世纪初,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一直在20%以上。其中,从公元元年到1500年,中国经济总量领先于其他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大部分时间(公元元年—1000年)在1/4左右。1500年以后的300年是世界工业化的起步阶段,由于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内在特性,从而使中国失去了与世界工业同时起步的战略机遇,这一阶段西欧追上中国并超过中国。分析中国经济发展轨迹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历史轨迹,可以发现,中国两千年国运兴衰的历程,就是两千年的人力资本强弱的历程。国运兴衰系于人力资本强弱,人力资本兴衰取决于国力强弱。这是两千年来中国经济和人力资本积累的最基本的历史经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为加快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我们已经建设了一个教育大国,但还不是一个教育强国。建设一流的国家,必须首先发展一流的教育。强国必先强教,已成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必然要求和时代强音。我们坚信,中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之日,就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