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英亚体育在线_中国足彩网-【首页】 招生信息网! 网站导航

立足行业抓特色 深化改革促发展

发布时间:2011-05-31 作者: 字体:【大】【中】【小】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1

立足行业抓特色  深化改革促发展

        ——湖南理工职院狠抓“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

 

    煤炭是湖南的主要能源,是支撑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也一直是我院的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

    为了更好地服务煤炭行业,学校建校开始就设立了资源工程系担负煤矿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教育和煤炭行业培训中心担负煤炭行业职工的职业教育,并于2003年取得安全培训三级机构资质、2005年取得煤炭行业“653工程”培训资质。近30年来,湖南理工职院已为煤炭系统培养大中专毕业生6000多人,且大多已成为行业的技术业务骨干,为煤矿培训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4000多人,形成了以采矿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完备专业群。

    2010年,我院获得了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湖南省煤炭行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此基地建成后,理工职院将为全省煤炭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煤炭为特色,打造全国高职院校一流煤炭行业人才培养基地

    目前,煤炭行业队伍素质低,人才缺乏制约湖南煤炭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危及我省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进而影响着“两型社会”的建立因此,建设湖南省煤炭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不仅能较好地解决了煤炭行业培养培训与实际发展需要的严重矛盾,而且能有效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使培养的人才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湖南理工职院一直高瞻远瞩,主动适应煤炭行业及湖南特别是长株潭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于2010年正式提出湖南省煤炭行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项目,并顺利通过了中央财政支持。

    目前,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建成后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将创建一个技术先进、功能齐全,兼实习实训的煤炭工业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构建一套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项目体系;开发一批符合工作过程导向的立体化虚拟实训教学资源;建立一套教学过程监控、企业参与评价的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将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拟与实操相结合、学校训练与行业评价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教学与技术服务相结合为特色的全方位、立体化、综合性的煤炭行业人才培养训练基地,引领和示范湖南煤炭行业同类基地建设。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湖南理工职院认为,要想生存与发展,就要确保学生质量,要想毕业生质量好,关键在于师资力量建设,为此,湖南理工职院以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抓手,通过实行两手抓,落实人才队伍建设。一抓人。通过 “内育外引”两个途径,逐步建立结构机制合理、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人员稳定的“双师型”教师梯队,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拥有“矿山机电”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安全检查与监察”省级精品课程主持人1人,教授1人,博士4人,高级职称教师12人,双师型专业教师14人,高级工以上实习指导教师5人,兼职教师5人。绝大部分教师都是从煤矿生产一线走到教师岗位的,他们既能在课堂中教学也能从事实验实训指导。二抓培训。一是通过实行 “老中青、传帮带”的导师制,以发挥实践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名师的传帮带作用。系部副高职称的教授、工程师、多年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分工负责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二是积极引导教师参与“校企合作”,为教师去企业生产管理一线挂职学习牵线搭桥,每年暑假选派10多名教师去企业学习实践,学成归来后向同行们传授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更好的诠释工学合一。

 

               以“校企合作”为支点,深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自上世纪90年以来,国家鼓励多种办学主体参与竞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出现了蒸蒸日上的发展局面。但也应该看到,受传统办学模式和思维的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基本上延续大学本科教育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毕业生“产销”不对路,出现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学生找工作难的问题。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面对挑战,学院一方面在整体专业建设思路上,以“瞄准煤炭找特色、服务湖南求发展”的创新战略,坚持稳定性和社会需要灵活性相统一的专业建设总方针,及时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依靠“三个到位“,狠抓落实,稳妥、有效地推动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以党委书记秦裕武为组长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改革领导小组,并从教务处、三系一部抽调21人成立了高职教育人才改革小组,具体开展人才培养改革行动。

    二是设施到位。学院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实训硬件设施,拓展实训项目,以满足教学、培训、生产、技术开发的需要。实训基地建成后,采矿专业实习实训仪器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实训项目覆盖煤矿安全的各个方面,同一项目能同时满足100人以上实习实训。

    三是合作到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校企合作是基础。有校企合作,才有工学结合,然后才有订单式培养,才有生产性实习,才有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既是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办出学院特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保障。为深层次推进校企合作,学院成立了以行业企事业单位为主、社会各界参与的董事会,此举为我省高职院校首创。董事会成立以后,由董事会研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选订或自己主编教材,确定技术培训项目内容、方法乃至场所,增强了学校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了教学培训质量和效益。此举在在更好地发挥高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促进煤矿基础管理工作的提高、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作用。

    通过专业建设的改革,也涌现了一批许多优秀的专业教师,他们用自己新型教育理念和教学实效诠释着实践教学的真谛。如高级工程师钱毅在《采区地质》课程中运用“答辩式教学”,以地质工作岗位要求,分析各岗位工作人员所应具备和掌握的专业技能,确定相关教学内容。院长兼高级工程师李兴业老师的问题式教学法,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己看矿图,理解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李院长的教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李院长改变以往的试卷试题模式,考试由学生评价作品,结合师生问答,进行答辩式考核。这种教学法对于采矿专业成教班的学生,学习、实践效果俱佳。

    作为湖南省煤炭工业局隶属的全省唯一一所煤炭行业高等院校,湖南理工职院办学30年来,已为社会各界培养了数十万合格人才,涌现出一大批理论功底扎实,应用能力强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一批又一批“技能型”的优秀毕业生走向社会,服务在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为国家的富强,学校的繁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